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好记者讲好故事”17号选手丨淮南广播电视台徐沁《让爱照亮前行的路》

2017-08-01 安徽记协

  个人介绍 

徐沁


淮南市广播电视台 主持人、记者

荣获“安徽广播电视奖”(2015年度)电视社教类二等奖

2015年淮南记者节演讲比赛二等奖

2017淮南市“好记者讲好故事”演讲比赛一等奖

 演讲视频 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d0530qjqmkv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请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为我投票,您的点赞是我的动力!

 演讲内容 

我是淮南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记者。作为媒体人,讲好故事是我们的本能,讲好故事是我们的使命。今天,我想先从一段特殊的采访经历说起。


去年2月,我接到为当选“淮南好人”中的五位“好人”做人物事迹宣传的采访任务。带着一系列的疑问,我打开了第一份材料,冯根银,62岁,大家都叫他老冯,自愿巡守南塘水库49年、勇救30条人命。

见到老冯是大雪后的第一天,都说“霜前冷雪后寒”那天在南塘水库边,我们是真真的感受到了。采访进行到一半,我们遇到了麻烦,当天很不凑巧,老冯发烧了,而我们需要录制一段老冯下水的镜头。


尽管知道老冯一直都有冬游的习惯,尽管提前做足了一切准备。但是摸到那冰冷刺骨的水,再看看高烧的老冯,我真是犯了难,实在是于心不忍呀。


老冯却一直劝我说,没事的,小丫头你就放心拍吧,我经常冬泳的,这片水熟,你拍好了,也能提醒大家不要到这样危险的地方游泳,危险。就在我们僵持不下的时候,一位冬泳爱好者赶到了现场,原来他是看到我们同事发的朋友圈说在拍老冯的事迹,专门开车赶来的,他要代替老冯下水,而现场的老冯怎么也不肯,两人在现场都要跟我们急。最后,他俩竟然决定一起下水,为我们模拟一段水下救人的镜头。这段就是我们当天拍摄到的珍贵的画面。


采访结束后,这位冬泳爱好者告诉我,就在两天前,老冯才从这里救了他们冬泳队的一个人,所以他今天必须来为老冯做些什么。那一刻,我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,原来,好故事,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与好人面对面的采访,才刚刚开始。


画面上这位老师叫李元芳,是淮南市凤台县丁集镇张巷小学的一名乡村教师,因为3岁时身患小儿麻痹症,李元芳从此再也没能离开拐杖。


见到李元芳时,她正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,只见她一只手撑着拐仗一只手在黑板上写写画画。在采访中我才得知,原来李老师最早是用双拐支撑行走,但是为了方便教学,她放弃了双拐,改用单拐,而就是这个决定,让李老师的脊柱侧弯严重变形,后背隆起一个大大的包,每天都要忍受着剧烈的疼痛。


在李老师的教室里,有着这样一张长凳,课程过半,李老师并没有坐在上面,她转过身来,双膝跪在长凳上,用双肘支撑着讲台,完成了教学。她告诉我,这样可以更多的关照到后排的孩子们。在这条长板凳上,李元芳一跪就是整整八年。

采访结束,回程的1个多小时路程,是我体验过的最漫长一个多小时。回到办公室,我学着李老师的样子跪在办公桌前整理采访资料。


我到现在还能清楚的记得,我当时腿脚又酸又麻,胸口发闷想站也站不起来的感觉,但是我越是难受我就越是清楚的知道,在这三尺讲台一跪八年意味着什么。


李老师说,“坐着教你的视线矮了,影响教学效果”;李老师说,“做老师不就是良心活嘛”;李老师说,“农村留守儿童多,孩子们哭了笑了失落了进步了都牵扯着我的心。”李老师说了很多很多,她跪守讲台那佝偻的背影就像一座丰碑。

李元芳的先进事迹一经报道就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,2016年7月,李元芳当选“中国好人”。很多热心市民有的捐资捐物,有的抽空就来看看这里的孩子们。孩子们有了崭新的书包、教室里也添置了新的教学器材。李老师弯下的腰杆就像一座桥,引领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彼岸,也让我明白了,你的脚下占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。


通过14天的扎根采访,通过深入5位“淮南好人”的工作、生活让我看到当好人与好故事相遇,他们迸发出的光芒,让整个城市都感到温暖明亮。


习近平总书记嘱咐我们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,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,俯下身、沉下心、察实情、说实话、动真情。作为地方媒体,我深知,除了将镜头对准田间地头,反映老百姓的实际问题之外,还有更重要的使命,等待着我们去挖掘,去承担。


你知道蜷缩在被窝里的温暖,却选择在黎明乍现的时刻出发。你知到有些事明明可以草草应付,却仍坚持在孤灯独凳的夜晚死磕到底,这就是好记者的追求。做好记者,讲好故事,我希望,我可以一辈子,在路上。

供稿/淮南市广播电视台 

责编/徐沁、段继林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为我投票,您的点赞是我的动力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